虽然汛期开始接近尾声,但水电发电量依然保持着同比高增长的态势,抑制了火电的需求。
业内普遍认为,市场对陕北地区的煤炭需求还将增加,后期煤价还会继续上扬,但上涨空间有限。记者昨日了解到,由于销量日趋升温,市场煤炭价格回暖迹象渐显。
据这位老板透露说,进入10月以来,整个陕北地区煤炭企业的库存压力减小,销售情况比之前好转。季节交替,气温日渐转冷,一些低收入家庭和城郊接合部的居民由于与集中供暖无缘,钢炭、蜂窝煤过冬依然是首选,在一些小区和街头,送煤师傅的身影开始出现。煤炭的价格也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不断上升,各个矿区的煤价出现普涨10-30元不等,有些小矿的价格甚至每天在涨,幅度为5-10元。北三环附近的一家煤炭供应商朱老板告诉记者,由于前期陕北地区煤价较低,且又步入传统用煤旺季,民用需求上涨等,使得下游需求提升,所以煤炭企业上调价格,这是自今年5月全国煤炭价格一路下滑后,首次出现的煤炭价格止跌回稳并开始上涨的信息业内普遍认为,市场对陕北地区的煤炭需求还将增加,后期煤价还会继续上扬,但上涨空间有限。
据陕西省物价局价格监测分局监测,受季节因素和成本上涨影响,9月份民用燃料价格呈上涨势头,蜂窝煤全省平均销售价0.50元/块,与8月份持平,但同比上涨11.11%。季节交替,气温日渐转冷,一些低收入家庭和城郊接合部的居民由于与集中供暖无缘,钢炭、蜂窝煤过冬依然是首选,在一些小区和街头,送煤师傅的身影开始出现。让当地政府颇为自豪的是,其具有发展煤化工必备的关键要素水资源,东临黄河,南依孔兑沟。
在另一煤化工项目聚集地准东,其用水主要来自北疆的额尔齐斯河。天空高远,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裸露出黄土的草地下,埋藏着丰富的褐煤,正是在此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给这个项目的业主单位新奥集团配备了3.2亿吨褐煤。显然,准格尔旗人有着更大的野心依据大路工业园区的规划,计划在5年内形成年转化原煤1.5亿吨,建成年产600万吨煤制油、220万吨烯烃、200亿立方米天然气、100万吨二甲醚等加工项目。由于近些年来,受经济发展拉动,烯烃需求较大。
煤炭供应要优先满足群众生活和发电需要,严禁挤占生活、生态和农业用水发展煤化工,对取水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煤化工项目,新增取水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等规定的煤化工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不得发放贷款,不得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严格防止财政性资金流向产能过剩的煤化工项目。受制于气价和管道,煤制天然气项目投资的风险不言而喻。
根据目前产业发展情况,应该准确地定义为示范升级阶段。在条块清晰的规划图上,标注着煤制清洁能源用地的标识,在这块17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囊括南部煤制油、甲醇、烯烃产业基地以及西部煤制天然气及下游深加工产业基地。以项目圈资源,一旦投资成功能攫取大量的利润,企业何乐而不为。新奥能源化工集团总经理赵义峰对记者说。
一方面要顾及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诉求,另一方面要在经济效益和环境容量间寻找平衡,煤化工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就让国家相关部门进退两难。规划并不代表审批,项目审批要经过多个程序:可研报告做完以后,专家要评审,中咨集团出具意见,然后完成环评、土地规划相关事宜,最后才是批准。[page]难以忽视的环境考量由于众多煤化工项目将扎根于鄂尔多斯,对于煤炭资源、水的配置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2004年,新奥进驻鄂尔多斯,投资煤化工项目。
在准东,一个更为庞大的规划正在等待国家发改委放行,由中石化牵头,华能、兖矿、新疆龙宇能源、潞安、神华、中煤、新疆兵团等多家公司参与的煤化电热一体化项目(煤制天然气为主产品),产能总规模高达300亿立方米。地方上看似热火朝天、高歌猛进的场景,极有可能是假象。
在山西,甚至出现了一些企业拿高品质煤做煤化工项目,结果是经济效益并不理想。所以具体项目在后期还会有调整。
对此,煤科总院北京煤化工分院副院长陈亚飞也表示认同:《规划》只是确定发展方向,具体的项目到底多大规模、由谁建都没有最终确定。政府找专家和相关部门一起评估,需要耗多少水什么质量的水,最终才能正式立项。《通知》规定在新的核准目录出台之前,禁止建设以下项目: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油项目,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20万吨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项目。事实上,一切并非想象中简单。在新疆,场面更为宏大。国家主管部门紧握项目审批权,以希冀通过行政审批控制其产业发展节奏。
另外,经济效益也不能保证,一些企业煤制天然气的成本在1.85元到1.95元之间,在加上管输费用,基本无利可图。同时,大唐发电还披露,公司投资经营的多伦年产46万吨煤基烯烃项目已投入连续运行。
因而,从此种意义上说,未经核准的煤化工项目,很难获取配套资源。据杜铭华介绍,政府给企业配置煤炭的前提是,就地转化煤炭达到一定比例,基本上不存在上马煤化工项目没有配套煤矿的情况。
偌大的厂区里,纵横交错的管道和几十米高的圆筒装置相连,让人印象深刻。这样的场景用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形容最为贴切。
谨慎的审批与各地煤化工投资高涨的热情相比,国家发改委的态度却极为谨慎。在内蒙,一些待建的煤化工项目取自流经内蒙的黄河水,利用水权置换,将农业灌溉的节水部分置换成工业用水。此外,在当前经济发展放缓的背景下,投资额高企的煤化工项目无疑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此外,相较于技术和工艺流程都较为成熟的煤制烯烃,煤制油项目还处于逐步向大规模应用转变的阶段。
政府本身也不能因为追求工业项目,牺牲环境。从地理位置看,大路园区地处库布其沙漠尾端,人口稀少,距离最近的蒙泰不连沟煤矿仅4公里,原料煤可直接用皮带输入园区。
从技术、经济效益、环境等方面综合剖析,以说明发展煤化工的内在逻辑。造成的结果是,煤制气项目的审批与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项目绑定,更有消息称,中石化输气管道项目是和新疆准东示范区的煤制气项目整体上报国家发改委的,获批也有望是整体获批。
在业内人士看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追逐煤化工的主体,遍布能源行业的各个领域。7月28日,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布公告称,其开发建设的年产40亿立方米的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打通一期全部工艺流程,产出合格天然气,被视为国内首例大型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
与煤制天然气情况不同的是,得益于神华包头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稳定运行带来的高收益,在业内对于煤制烯烃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共识在煤化工发展序列里,煤制烯烃被当做首选。种种迹象表明,在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等示范项目逐步成熟的背景下,停滞三年的煤化工行业迎来新的转机,煤化工审批有望松绑。截至目前,成功的示范项目屈指可数,毫无疑问,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还有待时日。正是与传统化工亏损形成鲜明对比,才令其成为各路资本逐鹿的热点。
中国煤化工发展要依据科学的发展观,有资源、有资金并不一定能做好,是一套系统工程。而如今,此种情况难以维持,很多企业拿了资源后的一定时间内必须开工,不开工资源有可能被收回。
然而,由于国家规定禁止建设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因而在此前建成的许多小规模煤制甲醇的项目难以将产业链继续延伸,投资的经济效益就无从谈起。除陕西、内蒙古等传统的产煤大省外,一个足以进入中国历史最大开发规模的煤化工投资浪潮,正席卷坐拥中国40%煤炭储量的新疆,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伊犁和准东地区,拟建项目鳞次栉比。
对此,发改委在去年出台的《通知》中强调强化要素资源配置。与之相悖的是,政策调整收效甚微,地方投资冲动依然难以遏制。